细胞周期又叫细胞增殖期,是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主要是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合成,然后进入分裂期完成增殖,就完成了一个细胞周期。
根据细胞增殖周期不同生化特点,又将其分为四个连续时期。即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
细胞周期=G1期+S期+G2期+M期
G1期:为下一步DNA的合成做准备的阶段,包括RNA及核蛋白的合成,脱氧核苷酸,胸腺激酶等的形成。上一次细胞增殖完成以后,细胞是否进入G1期还要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是否受到外源生长或者其他与增殖相关的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细胞在进入G1期以后如果缺乏生长因子或者营养物质,可能发生阻滞,延长G1期,此时的G1期又被成为G0期。不同的细胞G1期的长短各异,4-5小时到数日不等,增值旺盛的细胞G1短,衰退的细胞G1期时间长。
S期:G1顺利完成以后,细胞进入到S期完成DNA以及组蛋白的合成。在S期的结束时期,DNA含量加倍。这个时期也是DNA极易受损的时期,因为在DNA合成的时候,双链分离为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突变。不同细胞的S期时间差别不大,平均约为6-8小时。
G2期:其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而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等。本期时间较短且恒定,约2-5个小时。
M期:又称为有丝分裂期,是细胞周期的终结,此时细胞将从一个细胞成功分离为两个子细胞。其需经前、中、后,末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一般需1~2小时。
1)前期(prophase)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逐渐形成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体短而粗,强嗜碱性。每条染色体进一步发展分为两个染色单体,二者仅在着丝点相连形成纺锤体,纺锤体并不稳定而以伸缩或者摆动等状态移动。染色体逐渐由分散状态向细胞中央移动 ,很快排列于赤道平面,前期结束。前期维持时间约为20-30分钟。
2)中期(metaphase)细胞变为球形,核仁与核被膜已完全消失。染色体均移到细胞的赤道平面,从纺锤体两极发出的微管附着于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上。从中期细胞可分离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群。分离的染色体呈短粗棒状或发夹状,均由两个染色单体借狭窄的着丝点连接构成。
3)后期(anaphase)由于纺锤体微管的活动,着丝点纵裂,每一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并向相反方向移动,接近各自的中心体,染色单体遂分为两组。与此同时,细胞被拉长,并由于赤道部细胞膜下方环行微丝束的活动,该部缩窄,细胞遂呈哑 铃形。
4)末期(telophase)染色单体逐渐解螺旋,重新出现染色质丝与核仁;内质网囊泡组合为核被膜;组胞赤道部缩窄加深,然后完全分裂为两个2倍体的子细胞。
从上述细胞增殖周期可知,整个细胞周期是动态的,每个分期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正常细胞的一次增殖过程,以分裂结束形成两个相同子细胞后宣告完成,这既依赖于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完成,也依赖于他们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如果细胞增殖周期的某个阶段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时,细胞增殖则发生障碍,可导致形成多核巨细胞,多倍体细胞等。这些异常分裂现象在体外培养细胞中,尤以永生细胞系和肿瘤细胞系比较常见。肿瘤细胞的增殖期也可以分为G1,S, G2,M四个时期。目前,人们试图在肿瘤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例如利用秋水仙碱可以防止纺锤体的生成,干扰细胞的分裂,因此了解细胞增殖的过程,对临床医学是有指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