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大类易溶解于有机溶剂、在化学成分及结构上非均一的化合物,主要包括脂肪酸及其天然发生的衍生物(如酯或胺),以及与其生物合成和功能相关的化合物。脂质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的重要分支,以脂类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生理状态下脂代谢网络的变化, 进而识别代谢调控中关键的脂生物标志物, 揭示脂质在不同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质不单是生物膜的骨架成分和生物体的能量供应者,而且参与多种生命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植物中也已经发现,脂质参与信号传导、小泡运输、细胞骨架重组等细胞进程,而且在种子萌发、器官分化、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中有重要作用。对细胞或生物体内的整体脂质进行分析,揭示脂质的代谢调控与生物学功能,对深入认识动植物的多种生命过程机制有重要意义。
脂质大体分为八大类:脂肪酸类(fatty acids)、甘油脂类(glycerolipids)、甘油磷脂类(glycerophospholipids)、鞘脂类(sphingolipids)、固醇脂类(sterol lipids)、孕烯醇酮脂类(prenol lipids)、糖脂类(saccharolipids)、多聚乙烯类(polyketides)。由于脂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人们对生命体的整体脂质极其复杂的代谢网络和功能调控研究一直停滞不前。近年来,质谱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软电离离子化技术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在脂质分析中的应用,为脂质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安必奇生物配备了串联质谱仪和分析软件,提供定制的分析服务,帮助客户进行脂质代谢组学检测。
技术路线
案例说明
Brain Mitochondrial Lipid Abnormalities in Mice Susceptible to Spontaneous Gliomas
以C57BL/6J(B6)小鼠为对照,利用“鸟枪法”脂质组学方法对具有高脑神经胶质瘤发生率的VM/Dk(VM)小鼠非突触脑细胞的线粒体脂质组进行研究时发现,与B6小鼠相比,VM小鼠非突触脑细胞线粒体中的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和神经酰胺量有所提高,而磷脂酰胆碱的量有所下降。两者之间心磷脂的总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心磷脂的组成却有差异,B6和VM小鼠非突触脑细胞的线粒体分别含有95个和42个心磷脂分子。